人才,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必须深耕乡村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着力在识才、爱才、聚才、用才上下足功夫,有效激发乡村人才队伍活力,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放开视野,以伯乐慧眼精准“识”才。“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识得千里马,伯乐必不可少。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各式各样的人才数不胜数,若想选出“好苗子”、挑出“真人才”,就得练好识别人才的“火眼金睛”。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条条框框,重文凭更重水平,重经历更重能力,让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全”而“精”的人才信息库,围绕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将本地的“田专家”“土秀才”、致富带头人精准识别出来,分类建立人才清单。要“准”而“实”地画好人才像,通过组织部门专项调研、技能大比武等方式,为乡村人才画好像,真正选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干得实、能力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千里马”。
打造环境,以礼贤下士诚意“爱”才。尚贤爱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都是尊才爱才的生动表现。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组织部门要做到主动服务人才,领导干部要亲自联系人才,用人单位要自觉成就人才,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要建立健全关心关爱人才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安心追梦的“软环境”,让人才既能充分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又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要拿出尊才爱才的诚心,以周公吐哺的谦恭感染人才,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召人才,以礼贤下士的修养凝聚人才,让广大人才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
筑巢引凤,以战略平台广泛“聚”才。“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农村地区之所以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流失严重,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要着眼聚才短板,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研判聚才政策,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深栽“梧桐树”。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柔性引才机制,聚焦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引进一批产业急需、有真材实料的优秀人才,补齐农村地区人才紧缺短板。要充分盘活本土人才资源,扎实开展“乡土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培育、锻炼和选拔优秀人才,不断壮大本土人才队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动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创新创业。
搭建舞台,以强力引擎高效“用”才。“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知人善任,事关工作成效、事业成败。古往今来,无数案例验证了这个道理,赵国误用赵括,致40万赵军被秦坑杀;诸葛亮错用马谡,失了街亭。因此,要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四唯”错误观念,着重使用有真才实学的各类人才,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切实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不断完善人才事业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