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融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 政策法规 - 河北信投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今天是
政策法规

基础设施投融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仍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由此产生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十分庞大。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仍面临较为突出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复杂严峻,基础设施投融资亟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吴有红主任撰写的图书《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与实务》犹如一场及时雨,可谓恰逢其时。本书坚持理论、政策和实务相结合,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盘活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模式等热点难点问题,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思考。

  一是项目资本金分级管理。长期以来,项目资本金筹措始终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难点问题之一。考虑到项目资本金采用不同工具的风险缓释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区分和精细化管理既必要也可行。目前,我国主要依据资金的权益属性来认定项目资本金,但这一规则已不完全适应金融市场形势。本书基于项目资本金风险约束功能的视角,创新性地提出要适当扩大合格项目资本金范围,并根据不同资金来源之间的权责关系,将项目资本金划分为一级资本金和二级资本金,同时配套差异化的约束措施。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项目资本金信息披露不完备甚至不真实等突出问题,本书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单位的资本金信息披露义务,这也是项目资本金分级管理的关键配套制度。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要和新增投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对这些存量资产加以有效盘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央和相关部委均出台了不少盘活存量资产的支持政策,但一些地方和市场主体对政策的理解还不完全透彻,例如,片面将盘活存量资产视为甩包袱、政府融资的手段。本书对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导向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盘活存量资产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要与新增投资有机结合,将盘活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本书同时指出,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的实际效果,将受具备盘活条件的存量资产规模、可用于新建项目的回收资金规模、将回收资金用于新增投资的约束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见解对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理解与实务操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三是创新综合开发模式。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以及地方债务率已经积累至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融资迫切需要向提升项目自身造血能力、减轻财政投入的方向转型。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综合开发模式改变了以往散点开发、单线推进的项目实施模式,通过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形成产业开发和物业运营反哺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的良性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有助于缓解政府投入压力。针对当前综合开发实践面临的亟待破解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本书探索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对当前推广综合开发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是客观评价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贡献。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基础设施融资的主体。尽管一段时期出现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等问题,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贡献不可否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果没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有力推进,就不会有现阶段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满足未来依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力军作用无可替代,继续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是健全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本书提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可行路径选择是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将其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主体转型成政府授权的公共资源利用主体和公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构建适宜的业态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强行转型成与政府毫无关联的市场化主体,既无必要也未必可行。

  五是政府投资应有为更应有度。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政府投资能力面临很大的挑战,有限的政府投资与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政府投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履行弥补市场失灵的有限职能,更加突出政府投资的公共属性,减少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为市场主体让渡乃至创造投资机会。在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的同时,本书提出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核心措施之一是滚动编制投融资规划和财政中长期规划,摸清家底、量入为出、合规融资;另一项措施是强化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和年度财政计划的刚性约束,健全投资计划与财政预算衔接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政府投资管理和企业投资管理作了明确区分,认为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松绑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释放企业投资活力,而政府投资管理应当继续遵循《政府投资条例》提出的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并非一味简化和求快。这对我们正确理解过去20年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导向、避免混淆政府投资管理和企业投资管理颇有启发。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与之相伴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这本书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但其阐述的原理、思路和方法为我们解决新时期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非原创)

基础设施投融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 政策法规 - 河北信投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官网

时间:2023-03-27

现阶段,我国仍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由此产生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十分庞大。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仍面临较为突出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等方面的挑战日益复杂严峻,基础设施投融资亟须寻求新的突破口。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吴有红主任撰写的图书《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与实务》犹如一场及时雨,可谓恰逢其时。本书坚持理论、政策和实务相结合,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盘活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模式等热点难点问题,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思考。

  一是项目资本金分级管理。长期以来,项目资本金筹措始终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难点问题之一。考虑到项目资本金采用不同工具的风险缓释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区分和精细化管理既必要也可行。目前,我国主要依据资金的权益属性来认定项目资本金,但这一规则已不完全适应金融市场形势。本书基于项目资本金风险约束功能的视角,创新性地提出要适当扩大合格项目资本金范围,并根据不同资金来源之间的权责关系,将项目资本金划分为一级资本金和二级资本金,同时配套差异化的约束措施。针对实务中暴露出的项目资本金信息披露不完备甚至不真实等突出问题,本书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单位的资本金信息披露义务,这也是项目资本金分级管理的关键配套制度。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要和新增投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存量资产,对这些存量资产加以有效盘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央和相关部委均出台了不少盘活存量资产的支持政策,但一些地方和市场主体对政策的理解还不完全透彻,例如,片面将盘活存量资产视为甩包袱、政府融资的手段。本书对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的演进历程及其导向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盘活存量资产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要与新增投资有机结合,将盘活回收资金继续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本书同时指出,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的实际效果,将受具备盘活条件的存量资产规模、可用于新建项目的回收资金规模、将回收资金用于新增投资的约束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见解对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政策理解与实务操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三是创新综合开发模式。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以及地方债务率已经积累至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融资迫切需要向提升项目自身造血能力、减轻财政投入的方向转型。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综合开发模式改变了以往散点开发、单线推进的项目实施模式,通过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形成产业开发和物业运营反哺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的良性机制,将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有助于缓解政府投入压力。针对当前综合开发实践面临的亟待破解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本书探索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对当前推广综合开发模式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是客观评价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贡献。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基础设施融资的主体。尽管一段时期出现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地方政府违规或变相提供担保等问题,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贡献不可否认。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果没有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有力推进,就不会有现阶段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为满足未来依然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相当长时期内,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主力军作用无可替代,继续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是健全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本书提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可行路径选择是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将其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主体转型成政府授权的公共资源利用主体和公共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构建适宜的业态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将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强行转型成与政府毫无关联的市场化主体,既无必要也未必可行。

  五是政府投资应有为更应有度。在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政府投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政府投资能力面临很大的挑战,有限的政府投资与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政府投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更好履行弥补市场失灵的有限职能,更加突出政府投资的公共属性,减少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为市场主体让渡乃至创造投资机会。在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的同时,本书提出要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核心措施之一是滚动编制投融资规划和财政中长期规划,摸清家底、量入为出、合规融资;另一项措施是强化政府投资年度计划和年度财政计划的刚性约束,健全投资计划与财政预算衔接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政府投资管理和企业投资管理作了明确区分,认为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松绑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释放企业投资活力,而政府投资管理应当继续遵循《政府投资条例》提出的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等基本原则,并非一味简化和求快。这对我们正确理解过去20年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导向、避免混淆政府投资管理和企业投资管理颇有启发。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与之相伴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是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这本书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但其阐述的原理、思路和方法为我们解决新时期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非原创)

Copyright © 2015 河北信投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飞数科技